好酷屋

野外如何急救和自救?

好酷屋

发布于2023-04-21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野外如何急救和自救?的相关教程: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后文详述。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急救体位 



  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注意保护头颈部。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打开气道 



  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看、听、感觉呼吸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人工呼吸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急止血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保护脊柱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脚踝扭伤处理及恢复方法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倒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一、处理时,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在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



二、固定几分钟后(约3-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三、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之治疗方法。



四、检查方法:



(1)注意疼痛、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关节是否畸形。



(2)内翻及外翻试验: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程度(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



(3)前抽屉试验: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



(4)如只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并施以压迫性包扎,抬高患肢。如属较严重之扭伤,则应送医治疗。



五、在踝关节复健治疗方面:



美国旧金山一位医师提出一个相当清楚的过程表(如下图示),兹说明如下:



踝关节受伤到完全康复共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受伤到肿胀不再增加为止



第二阶段:从肿胀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为止。



第三阶段:从正常走路不痛至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第四阶段:从肿胀完全消失至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为止。



第五阶段:从75%得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至恢复75%的肌力为止。



第六阶段:从恢复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为止。



第七阶段:从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复100%的肌力为止。



复健治疗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醒着时每4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20分钟。 


抬高: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压迫:用弹性绷带包住受伤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紧,太松无效易脱落,太紧脚趾会肿麻,妨害血液循环。 


拿拐杖:拿拐杖帮忙走路,受伤的脚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 


水疗: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其方法如下:


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1所述)。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5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以上1-6为一次完整的(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2-3次后,约1-2周可完全消肿。 


原则有三:


(1)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要浸泡在温水中。


(2)浸在温水中时最好一边活动脚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围之内活动。


(3)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浸温水的时间要比浸冷水的时间来得长。 



活动脚: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作各方向的脚踝活动,譬如上下活动或左右活动,也可以当作在练习ABCD等字母的活动。 


保护:走路时须用固定用之贴部来保护脚踝。一般人可用护套来代替之。 


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而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不要被手扳动。 


等张运动: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于是一种肌力训练。 


等速性肌力运动:利用特殊的‘等速运动’训练机,来加强脚板向上、向下、朝内、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脚踵先着地。 


跑步:由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后可以短跑冲刺。 


绕圈跑:(转弯45度)以20公尺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45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绕圈跑:(转弯90度)以10公尺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90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训练。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应该学到一些扭伤的处理技巧,下面我就简要概括几点扭伤处理及恢复要点:


(1)扭伤当场如有条件应立即冰敷,视情况轻重送医院或回家自行处理;


(2)如果没有来得及冰敷,如果严重的,当日或第二天肯定会出现水肿,建议采用中药敷药的方式治疗并抬高受伤腿。目前的医院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个人推荐骨伤科医院的中药敷脚并配合口服消肿药,一般8小时可拆下绷带,用热水烫脚后敞晾1小时左右再敷上中药。


(3)在没有明显消肿前尽量不要让受伤脚着地,有条件就保持受伤脚抬高(一般高于心脏)。同时辅助以理疗,那种红外烤灯就可以了,烤完以后马上可以敷上中药,这样更利于药效的吸收,有助于散淤。


(4)视消肿情况,两三周后可以辅以拐杖触地行走,如果脚没有明显浮肿感觉,说明脚的末梢神经已经恢复了,此时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冷热水疗法帮助恢复,个人感觉这个方法效果不错!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单独行走。


户外防雷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三是避开高大独立的物体;四是去除各种导电物体。



1..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后很快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麻痒、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躲避不及,要立即贴近地面。




2.如果身处高大树木、孤立房屋等高大物体时,应马上离开。如如万不得已或来不及离开时,则须与树干等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比较安全。最好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尽量躲到山洞深处,你的两脚也要并拢,身体也不可接触洞壁,同时也要把身上的带金属的物件,如手表、戒指、耳环、项链、金属框架的眼镜等金属物品摘下来,还有金属工具也要离开身体,把它们放到一边,手机、GPS等要关机并去掉电池。



4.远离铁栏及其他金属物体。并非直接的电击才足以致命。闪电击中导电体后,电能是在瞬间释放出来的,向两旁射出的电弧远达好几米。此外,炽热的电光使四周空气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若在近处听到,强大的声波可能震伤肺部,严重时可把人震死。



5.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双脚并拢马上蹲在地上,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不要用手撑地,这样会扩大身体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增加遭雷击的危险。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易遭雷击。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



6.空旷地带和山顶上的孤树和孤立草棚等应该回避,因为它们易遭雷击。这时如在其中避雨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站在向两旁伸展很远的低枝下面。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如果野外有片密林,一时又找不到其它避雷场所,那么也可以利用密林来避雷,因为密林各处遭受雷击的机会差不多。这时只要不站在树林边缘,最好选择林中空地,双脚合拢,与四周各树保持差不多的距离就行了。



7.应尽量回避未安装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如高塔、大吊车、开阔地的干草堆和帐蓬等,也不要到山顶或山梁等制高点去。同时注意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铁路、延伸很长的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等也应回避。



8.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的危险。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的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的木帆船。



9.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一般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但是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敝蓬拖拉机。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自救,野外,急救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42509052908a8a2b024423.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