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酷屋

什么是地震云 通过地震云可预测地震

好酷屋

发布于2023-12-31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什么是地震云 通过地震云可预测地震的相关教程:近年来,我国的地震逐渐增多,对国家和人民都造成比较沉重的打击,各国科学家们也都在尽力探索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方式,而地震云将是我们未来预测地震的关键,那么地震云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一起跟随小编去看一看

近年来,我国的地震逐渐增多,对国家和人民都造成比较沉重的打击,各国科学家们也都在尽力探索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方式,而地震云将是我们未来预测地震的关键,那么地震云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一起跟随小编去看一看。

什么是地震云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毕竟地壳运动与短时间的气象毫无关联。只有中国、日本、印尼等还有较多民间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索。>>>石柱地震暂无伤亡 简述地震逃生自救必备方法

地震云的特征

云体高程:

6000米

云体颜色:

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共有特点:

大风 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多出现波状。

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地震;第三种是垂直得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文县地震伤亡惨重 高楼避震自救三策略大公开

地震云的特点有五种:

1、外形呈细长条带状,有时如一直线,有似飞机的尾迹;有时为辐射状,数条地震云交于一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有时为干涉纹状,形似人的两排肋骨。

2、边界清晰,此点有别于傍晚出现的辐射状高积云,也是几条长条形云延长交于一点。

3、出现的时间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其云多为无端横出。

5、其色可怖。

地震云的形成

热量学说

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头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电磁学说

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云。>>>莆田地震 5技巧助你成功逃生

核辐射说

我们知道,早期核物理学家使用云室(cloud chamber)探测核辐射,利用纯净的蒸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带电粒子射入,在经过的路径产生离子,过饱和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小液滴,从而显示出粒子的径迹,可通过照相拍摄下来。

地球的大气,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简陋的云室,当地球内部产生辐射时,大量穿透力极强的离子穿过地壳进入大气,在适宜的条件情况下,水滴沿辐射轨迹凝聚成云,这就是所谓的“地震云”。

这个假说出叫“地震的核爆炸假说”。>>>甘肃地震一家五口抱在一起 地震时该如何逃生

存在争议

地震云成因众说纷纭。较早的理论由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提出:地震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使地温升高,加热空气,成为上升的气流,并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10,000 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稻草绳状的地震云。吕大炯提出的观点,弥补了该理论中的很多不足。吕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寿仲浩对地震云的成因机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巨大的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最脆弱的部分首先破裂、造成小震。这些裂缝一方面减小了岩石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地下水乘裂隙而入,水的膨胀、收缩和化学反应进一步减小了岩石的结合力。随着孕震区构造活动的加剧,由于摩擦等因素产生大量热量,岩石中的水份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水蒸汽,水蒸汽通过裂缝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水蒸汽不断上升,遇到冷凝条件就形成云。

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地震云的现象

地震云所携带信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地震:

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

2、地震时间及强弱: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甘肃定西6.6级地震致89人亡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

3、地震的地点方位:

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在垂线方向上可能较近,也可以很远。一般认为震源大体就在跟地震云相垂直的地方。如果在一次较大的地震之前,各地普遍出现了地震云,两位相隔很远的观察者都看到这种云,他们联系一下,各自报出观测到的地震云的方向,画在地图上,那么,这两条云的垂线的交点,就是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经中日两国有关人员验证,这一结论大多是可靠的。中国研究地震云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沈阳军区某部干部董振海尤突出。董振海现任辽宁省地震云研究会副县长理事长。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看云识天的本领。1975年海城地震后,他开始看云测震,坚持不懈。1978年7月6日,他发现了地震云,指出9天内“地震可能发生在东南沿海或台湾一带”,9天后台湾果然发生了7.4级地震。

单条震云

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多条震云

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又称“排骨云”(whiteyp加注),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嫩江发生5级地震 地震逃生方法大公开

卷震云

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

鱼鳞震云

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团块震云

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天裂云

一 天裂云特征:

一条长长的裂缝把整片云分割成两大块。其裂缝的形成:有一股突然出现的能量作用于云,把整片云一分为二,这股突然出现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天裂云所对应的未来震中。力度强的天裂云对应较大或大级别地震,它是一种可信度高的地震云。>>>如何消除地震恐慌心理

二 “天裂”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现存的古代抄本《天元玉历祥异赋》及《天元玉历祥异赋图解》两书中,也记载了“天裂”与“土裂”的相关性。——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3页。

“天裂”有可能指好像把天空分裂成两半似长条带状地震云,“土裂”(一书为“土地分裂”)可能指地震时产生的地裂缝。如果这样,那么古人早就把天裂与土裂联系在一起了。——摘自吕大炯《震兆云霞》14页。

三 天裂云力度强弱的识别

1力度最强的天裂云特征:裂缝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厚实。这种云多数出现在临震或震后很短时间。当我们看见力度强的天裂云时,要特别注意之前是否刚发生过大地震,如果此前刚发生过大震,即使是力度强的天裂云,也极有可能是震后云。>>>健康之路:急救大考验之地震避险

2力度最弱的天裂云是震后云,其特征:裂缝不明显,裂缝两旁的云结构松散,整体有形无实,如同“纸老虎”。结构蓬松的低空地震云大多数是震后云。

3中等强度的天裂云多数出现在短临期间,其特征:云的结构较厚实,但裂缝不明显。这种云会发生变化:裂缝逐渐变得明显,转变成力度最强的临震云。

四 天裂云对应的未来震中

根据现有的震例和几例带指向性的天裂云。临震天裂云未来震中方位大致是裂口指向地面的方位,震中距通常在1千公里以上,结合版块关联,以往震例,前震数据等指标可推断震中的大概范围。

地震云的形态分析

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

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如果是灰色,地震很重。>>>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恐慌 内地孕妇赴港狂买奶粉

分类

要准确解读地震云,我们还需要对平常所说的地震云作细致的分类:

1、按震前云和震后云来分,可细分为:

孕震期间,临震期间,震后初期,地震后期

2、按对应的震中距来分,可分为:

远距,中距,近距

上述1和2组合,理论上可得出1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云。

当它们以单一形态出现时,有1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云。

如果缩减分类的数量,至少也应包括4种,即:近震的震前云,近震的震后云,远震的震前云,远震的震后云。>>>地震来了准妈如何应对

上述12种单一形态的地震云有时会产生相互干扰(或干涉),干扰的结果是:在一个地区上空同时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地震云,这种现象是“地震云叠加现象”。一幅云图,如果图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地震云,那是“地震云叠加”的云图,它比单一类型的云图要复杂得多,但其反映的信息比单一类型的云图要丰富,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得知其中蕴含的信息。

以往,大多数人没有对地震云进行细致分类,只是按照地震云的外形就简单地作出判断,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误判。长此以往,导致外界对地震云产生不信任感,甚至认为地震云是一门伪科学。依据前人的地震云理论却产生大量的误判,恐怕连地震云爱好者也会很迷茫。几十年过去了,地震云理论进展缓慢,肯定是在某一方面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有上述的细致分类理念,并对地震云图进行大量的仔细分析总结,你就会对地震云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请记住:

“云是诚实的,不会说谎”。——《地震云》第2页

云反映的是大自然的真实信息。尽管我们还未能完全知晓地震云的奥秘,但随着人类对地震云认识的逐步深入,地震云最终会成为一门被科学界认可的学科。

地震云的区分

由于各种地震云在形态上与气象学中多种常见云体相似度很大,因而很难区分。中国的一些着名气象学家在地震云未定论时候运用经典气象学对现已知地震云做出了下列解释:单条震云为喷气飞机痕迹、多条平行震云、鱼鳞震云为透光高积云、为絮状高积云、卷震云和多条放射状震云为卷积云、团块震云为浓积云。既然这些形态的云并不是全部可以牵强使用气象学解释的,那么应该怎么区别呢?下面就是一些根据统计学和概率学得出的非完全性结论:>>>地震后饮食要特别注意

1、地震云出现时多为多天连续形态转变,而非一种震云形态的固定出现。

2、地震云的形态多与当地正常水气环流不符,如“卷震云出现时气压高,空气湿度低”、“鱼鳞震云、平行震云出现后下雨”等。>>>地震后卫生应急对策

4、地震云可以分很多层,有时不同层的云会作反向对流,代表不同距离、不同方向有震前喷发云活动。

5、地震如伴有余震,震云也会继续出现,并显示不同强度的形态。

地震云预测地震

用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曾一度出现在中国和日本,但1985年后又归于沉寂。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为着名的地震云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吕大炯。1977年吕大炯、宋松等人等开始用地震云来预测地震。1978年,吕大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地震云及其成因的探讨”及专着《震兆云霞》〔学林出版社,1982〕。>>>兴文地震 疏散及时没有人员伤亡

俄国对地震云和热红外研究较早。B.H.纳尔纳斯1912年提出地球放气作用的理论解释。1988年,B.Горнывм等报导了震前地震云和地球热红外辐射为地震活动性标志。它们由地下气体喷发所致,其基本形态有2种:一种是边界平直的狭窄云带(白色);另一种是云块中窄冲蚀带(黑色)。它们分布于活化断裂带上空,延展可达数百公里。

当今用地震云预测地震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研究者为旅美中国研究者寿仲浩。1994年开始,寿通过互联网上有定期发布卫星云图的网站利用卫星云图取代了室外观测地震云,进一步提出了地震云成因理论,形成了一套预测中短临地震的基本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对全世界地震进行预测,并将预测信息及结果在网站上发布,接受世人的检验。10多年来,他正式向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出预测大地震意见50多次,其中36次三要素较正确。>>>地震后预防传染病

特别应指出,联合国将旅美中国人寿仲浩的论文“伊朗班姆地震预测和宇航技术”收入了“联合国对于宇航技术应用计划研讨会”论文集,成为向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推荐的唯一项地震预测成功技术。

经过许多研究者的长期努力,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方法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与重视。

结语:

如果我们能够预测地震,就会减少很多无辜死亡的人民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预测地震时十分必要的,希望科学家可以早日研发出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方法,早日成功。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590ce2c902df9da400b7cfd.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