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酷屋

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

好酷屋

发布于2023-03-18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的相关教程:我国是戏曲之乡,西区的种类繁多,湖州的湖剧就是其中之一。湖剧原名为滩簧,体现出了湖州的说唱技术,不仅语调清新流畅,而且带有浓郁的江南情调。人杰地灵的湖州文化是湖剧的发展摇篮。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湖州

我国是戏曲之乡,西区的种类繁多,湖州的湖剧就是其中之一。湖剧原名为滩簧,体现出了湖州的说唱技术,不仅语调清新流畅,而且带有浓郁的江南情调。人杰地灵的湖州文化是湖剧的发展摇篮。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吧。

湖剧原名湖州滩簧,是一种汉族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及杭州的余杭、临安,江苏的吴江、宜兴,安徽的广德等地,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因吴兴旧属湖州府,故1951年定名为湖剧。湖剧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不仅语言亲切柔和(采用本地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曲调清新流畅,而且表演文雅细腻,宜演悲欢离合的家庭爱情戏。

湖剧,1951年改为今名。产生湖州,流行行嘉兴及余杭、江苏吴江一带。它是由曲艺形式于清道光年间发展成为戏曲形式的。先后经过三个发展时期,即清道光、咸丰年间至1924年,称为“小戏时期”,多为“二小戏”与“三小戏”,如《拔兰花》等,唱腔称为“小戏调”,夹唱民歌小调;

1924年至1949年为“本滩时期”,除小戏外,已出现“四亭柱”清装大戏及移植的统传戏如《双珠凤》、《珍珠塔》等,号称“九十六本大戏”,唱腔也由“小戏调”发展为“本滩调”和“烧香调”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剧本戏”阶段,1956年,《麒麟带》改编的成功是其标志,创作、改编、移植,成为主体。

湖剧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浙北民歌,是湖州民歌的宝库;男旦“阴阳嗓”的唱法在我国戏曲剧种较为罕见;舞台“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湖州话)韵相合,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如今剧团名存实亡,濒临灭绝,正在抢救与保护之中。

戏剧特点

早期的湖剧是界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湖滩)之间的一种汉族说唱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湖剧是从湖州说唱滩簧曲艺中的湖州琴书发展而来的,而湖州琴书的另一说唱曲艺,湖州三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早

期的湖滩艺人往往小戏、琴书、三跳皆擅长,艺人们合起来则表演滩簧小戏。分散则说唱三跳、琴书。因此,论湖剧的渊源,自然也就要从湖州三跳及湖州琴书的发展而论。

传统剧目

湖剧的传统剧目有小戏《拔兰花》、《马浪荡》、《借披风》等七十二出,大戏有《借黄糠》、《庵堂相会》、《活捉姚麒麟》等九十六本。另有现代戏《太湖红浪》等。其中较常演的有《陆雅臣》、《借黄糠》、《庵堂相会》、《卖妹成亲》以及看家戏《姚麒麟》。这类剧目大多以反映家庭爱情婚姻为主。

2007年6月,湖剧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国际经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wenhua/6415b82b9e3afd0ae70a9512.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